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
到底应该怎么把企业文化广而告之,深入人心,是许多企业文化负责人绞尽脑汁的问题。
在集团规模化、内部员工结构多元化,或是基层流动性较大的企业,如何让员工都拥有相同的标签,其实是一项庞大的工程。
如果把企业比喻成家,企业文化就是"家风",同为家人,彼此会有相同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,这并非依靠传播和宣贯达成,而是在朝夕相处间互相潜移默化,逐渐形成统一的理念和模式。
本期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,我们邀请到漫道咨询创始人程原。10年的人力资源职业生涯中,程原有6年从事企业文化工作。在他眼里,企业文化是组织内部的凝合剂,它可以帮助管理者集结员工的力量,帮助员工找到自己归属感。不过,他觉得企业文化的重点不在广而告之的宣传,而在于经年累月的渗透。今天,他来谈谈自己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看法。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?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如何提炼出文化内核?
A
程原:
组织的1号位的价值观、管理理念、行事风格基本决定了组织的走向。比如碧桂园有100多个区域,有的区域总经理稳打稳扎,有的区域总经理雷厉风行,不同的区域组织1号位有不同的风格,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结合1号位的行事风格,高度提炼出文化内核,然后落实到具体的文化活动中,让组织内部员工学习统一的行为方式,逐步形成习惯,组织内部才能形成合力。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企业如何保证新晋员工价值观与企业内部文化的一致性?
A
程原:
第一阶段,招聘时通过"闻味道"来过滤一部分与企业风格不相符的人,文化面试官对他价值观念,面试是的行为方式来判断;第二阶段,针对高管,我们会安排新老高管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,由老高管来强化新人的文化认知,消除文化壁垒;针对普通员工,系统的企业文化培训、管理模式可以比较好地规划和影响他们。
图片来源 / 网络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您认为企业文化会在企业的哪些环节发挥作用?
A
程原:
我在碧桂园和世茂工作期间,分别经历了非专职企业文化岗与专职企业文化岗。一般而言,非专职企业文化岗没有系统的文化战略,但会点对点的动作,比如员工关怀、文化理念宣贯等,它通常出现在培训环节,通过传统的宣贯让员工对文化精神有所了解;专职的企业文化岗,对企业的使命、价值观会有系统的梳理与提炼,所以它可以应用到相对落地和具体的环节中,传播做法也比较"务实"。
比如具体的活动,例如世茂的海峡精神共识营,它可以起到新组织快速整合的作用,旭辉地产的荣誉早会和离职关怀,在细节处可以触动人心。
此外,获得高度提炼的企业文化可以应用在公司的视觉化部分,例如公司的logo、公司文创周边、文化墙等等。
图片来源 / 网络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如何才能让企业文化的标签更突出和持久?
A
程原:
主要看公司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,越是重视,企业对文化的强化力度就越高,而强化力度取决于管理风格的统一性。
碧桂园人就有较高的辨识度,他们身上服从命令的特征非常明显,这是因为碧桂园的管理风格:企业对员工有较强的约束力,员工必须沿着企业的设定如今获得成长与发展。
在碧桂园,员工无论学历高低,都必须绝对服从公司的调配和安排。因为员工按照公司设定的路径实现了自我价值,当TA获得晋升后,自然会用同样的管理模式管理下属,自己同时也会按照这一模式获得更高的进阶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统一的管理风格和行为习惯。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您认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和员工的意义有什么不同?
A
程原:
对于企业,因为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司一号位的认知、思维和处事方式,所以企业文化传播有利于树立“领导权威”,通过企业文化培养"自己人",通过文化理念的塑造与宣传,可以彰显出企业的雇主品牌理念,最大程度地让员工的价值观、行为方式达成统一,从而提升管理协同度。
对于员工,企业文化可以强化员工内心认同感、自豪感与归属感,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内容,也可以起到情绪疏导,帮助员工快速了解熟悉同事和企业。与此同时,了解企业的文化价值体系,也有利于看清自己在企业的成长路径。
企业文化是一项基建工程
更应该在看不见的地方发力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您刚才提到了世茂海峡精神共识营,能否具体展开说说这项活动?
A
程原:
兼收并购是地产行业的常态,区域的组织会随着业务变动发生合并,世茂海峡精神共识营,就是基于组织整合设立的一个降低文化冲突的前置动作。
组织合并前夕,人力资源部门会牵头带领两个组织的核心领导层、关键人才通过共创的形式,讨论出未来新组织的管理风格与理念,以此减少日常工作中的文化冲突。意见达成统一后,再层层传递至基层员工。原有的两个组织文化会逐步融合为新组织文化。
图片来源 / “世茂海峡”公众号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世茂海峡精神共识营的开展周期一般多长?周期过后,人力资源部门还会持续跟进共识营的情况吗?
A
程原:
人力资源部门跟踪的周期大约是1个月,1个月后,我们会对组织整体的凝聚力、战斗力、文化冲突的弥补情况进行基础评估。评估完成后,人力资源部门会撤出,组织内部自由选择是否持续共创。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企业会采用第三方来进行企业文化提炼和传播吗?
A
程原:
很少。乙方公司有很强的闭环思维,会注重项目的结果与项目的流程的循环性,而甲方的出发点则侧重于交付,希望企业文化活动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、参与和配合,企业文化虽然有固定的逻辑和框架,但它需要人们长时间的体验和感受,才能准确地呈现出组织的文化内涵。
除非是大的节点,比如司庆、周年纪念日,这类短期项目,需要企业文化较高强度曝光的时间段,才会考虑第三方来协助营销传播。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除了特殊节点外,企业文化还会通过哪些方式向员工和候选人传播?
A
程原:
企业文化的目的不是向外彰显,而是向内凝聚。世茂会有摄影比赛、榜样的力量等互动性的活动来帮助文化传播,以某个人物为点,带动员工的面,用真实的故事和细节渗透人心,逐步提升员工的文化认同感。
当企业文化需要向外宣导时,人物故事也能发挥作用,微信、小红书、抖音都是传播的媒介,我们透过媒介把内部的故事传播出去,潜在候选人看到内部员工现身说法,如果对故事有所认同,自然也会推荐适合的人投递简历。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在组织内部,企业文化又应该如何渗透到每位员工心中?
A
程原:
许多职业经理人习惯于正式沟通,比如一个项目需要宣传、推广、策划,但企业文化本身不适用于包装成一个项目,因为越是广而告之,目的地性越强,效果就越不好。企业文化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,在平时看不见的日常里持续发力。
在日常工作中,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"家庭式关怀",用非正式沟通的方式,了解员工当下的内心世界,然后有针对性地落实关怀举措,比如举办生日会、向员工家庭提供援助等等,从他们诉求出发,满足他们的情绪价值。
Q
《雇主品牌诊聊室》:
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判断企业文化传播的有效性?
A
程原:
主要有两个方面,一是员工留任率,如果一个员工在试用期内就离职,一定程度员工和组织的味道不相符;二是文化考核,将企业文化量化为一定分值,从员工的工作行为习惯、外界口碑、离职员工对企业的口碑等多个切入点进行打分,累计的最终分值就是文化考核的结果。
有一点需要注意,企业文化活动是锦上添花的动作。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时,企业会有精力和资源来铺开,但当企业处于下行周期时,还在持续进行企业文化活动则有点不合时宜,所以需要看准时机。
—— THE END ——
记得给纬思文化加星标,不怕找不到我们了!具体步骤如下,非常感谢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图片版权来源于受访人 / 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
若想了解更多优质内容,请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,关注我们!我们将为你带来更多企业雇主品牌诊聊室内容。